首页 > 各地动态 

评论:对“断供弃房”应细思量

时间:2014-08-12 来源:崇明使者 责编:

  楼市下跌时,“断供弃房”现象增多是必然现象,只要不是大面积蔓延,就无需惊慌。但购房者、银行以及政府部门都应对此有理性认识,避免因判断错误而采取不当应对措施

  媒体报道,随着全国部分城市房价大幅回落,近几个月在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份一些地方,有业主因个人按揭贷款逾期未还而被银行起诉。在这些案件中,业主大多声称自己“无力还款”。

  在楼市持续下跌时,“断供弃房”现象增多是必然现象,只要不是大面积蔓延,就无需惊慌。其原因,有的是部分业主确实因资金原因导致“无力还款”,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一些业主当初是奔着投资目的购房,当房价下降导致房产价值低于抵押贷款时,投资者不再看好房价走势,就把风险转嫁给银行,以减少自己的损失。去年,“断供弃房”现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浙江温州就已经出现。

  实际上,此前央行、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就对可能发生的“断供弃房”做出过预警。不过,相关预警更多是提醒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摸底、开展压力测试,尽可能防止带来风险,并不能根本杜绝“断供弃房”。业主“断供弃房”是主动的,商业银行往往是被动的,提醒商业银行注意风险只是在贷款“入口”的环节努力。

  因此,除了商业银行应对“断供弃房”提前防范,与楼市发展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利益方都应对此高度重视,防止风险扩大,并影响楼市正常发展。

  对购房者而言,不要轻易将“断供弃房”作为甩包袱的手段。表面看,“断供弃房”缓解了个人风险,但业主损失着实不小:一是房子可能被没收;二是首付款、月供、契税、维修基金等付诸东流;三是个人信用会出现污点。特别是随着我国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信用污点将会影响业主未来的工作生活。目前,住宅市场的杠杆率偏低,普通购房者首套房首付需付3成,二套房首付要6成以上。这意味着,除非购房者能确认房价大跌30%以上,否则“断供弃房”行为并不理智。

  对商业银行而言,业主“断供弃房”现象增多,意味着未来贷款审核的关口不会放松。银行今后甚至会重新审视房贷还是不是“优质资产”。另一方面,最近几年银行放贷时多与理财产品挂钩,购房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被认为是优质客户,然后在贷款审核时开绿灯,但现实表明,优质客户不等于是守信客户。

  对地方政府来说,更应密切关注“断供弃房”现象。目前,一些地方放松限购,希望刺激住宅销量增长,带动房价上行。但仅靠刺激政策,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寄望于让投资客买房,从而消化市场库存显然有悖调控初衷。“断供弃房”多为投机客资金链断裂引起,便是明显例证。因此,在目前各地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程中,必须警惕松绑限购之后投机行为的死灰复燃。从根本上说,政府要力争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既防范“断供弃房”现象导致金融风险扩大,还要避免金融机构过度紧缩住房贷款,打击了市场合理的住房信贷需求。必要时可考虑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刚需购房抵押贷款。

相关阅读

日前,一面印有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由一位叫朱彦的患者送到了佳美口腔永定门路门诊部刘刚主任的诊室,表[详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扶贫[详细]
秋高气燥,是火灾的高发阶段。近期,邯郸一老旧居民楼因电路老化引发一场火灾事故。滚滚浓烟中,交巡警赵东东奋不顾身、秒[详细]
自从家人智能校园暴力AI防控解决方案在上海教育后勤设备展上与大家见面后,不少行业内的同仁与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对解决方[详细]
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圆满闭幕,而水成的健康饮水服务仍在持续中。在国展中心内,水成的几十台直饮净水设备已经服役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