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实习记者 崔隽
4月2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封面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天然气消费需求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预计今年冬季保供压力依然较大。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70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为了做好今年冬季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赵辰昕表示,需要突出一个关键,即加快提升储气能力和调峰能力。在充分挖掘增产增供潜力的基础上,关键是要提高高峰期的供给和需求弹性。从供给侧提升调峰能力,就是要加快储气设施建设。从需求侧提升调峰能力,就是完善用户调峰机制,形成“两个1亿方”调峰用户清单。
另外在今年供暖季前,地方和企业都有一批储气设施建设会投用,还有一批在抓紧规划建设,将会加快弥补储气能力不足的短板。对于调峰用户,明确了地方政府、上游供气企业和城市燃气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调峰用户清单中的可减限气量得到落实,并全部用于保障民生用气。同时,积极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
在健全机制方面,需要实现规范的合同全覆盖。根据已经落实的资源量,正在组织签订供用气合同,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要求三大供气企业4月底之前要和地方在合同全部签完,实现以气定用,根据合同来保障需求,能够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天然气供应“压非保民”措施要将影响降到最低
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天然气供应“压非保民”措施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但“压非保民”的预案必须要有,而且要实,真正到了关键时期,要拿得出,用得上,用得好。
在资源供不应求或者供应出现突发情况时,两弊相权取其轻,需要实施“压非保民”措施,把影响降到最低。“我们正在推进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使用户调峰机制更科学、更有序、更可操作。目的就是一旦采取"压非保民"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 赵辰昕说。
据赵辰昕介绍,“两个一亿方”调峰用户清单使必须压限的用户可预期。预计今年供暖季天然气峰值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此推动建立国家和地方各1亿立方米/日的调峰能力,并形成清单细化落实到终端用户。对这两个一亿方,分别按照50%、30%、20%的比例进行分级,在高峰期根据需要启动压减措施。
另一方面,探索可中断用户合同与气价政策,通过合同约束和保障企业权责利益。我们要求供气企业与调峰用户签订可中断供用气合同,合同中明确中断供气的持续时间和具体气量,便于调峰用户根据合同合理安排检修、停产时间。同时鼓励签订有量、有价、有价格浮动机制的中长期合同,对于在用气高峰期参与调峰的用户,在合同中体现优惠气价和淡季增量等条款,对因调峰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这样做有利于参与调峰的用户安排生产经营、把减供或停供损失降到最低。
赵辰昕表示,目前这些措施已经有积极进展,初步汇总形成的调峰用户清单已超过2亿方。其中部分用户可能还会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委托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加强供用气合同签订履行的信用监管,督促参与调峰用户兑现合同。
对在冬季用气高峰期,没有保证民生用气,经核实又未对调峰用户进行减限用气的地方和企业,将根据国家和各地已签订的保障民生用气责任书,对相关地方和企业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