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物价运行总体稳定 专家预计二季度CPI涨幅围绕2.5%波动

时间:2018-05-02 来源:未知 责编:

  本报记者 苏诗钰

  价格反映供需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物价运行总体稳定,既说明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健康,也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1%,延续了温和上涨态势。其中,1月份至3月份分别上涨1.5%、2.9%和2.1%,涨幅有所波动,主要是食品价格变动所致。2月份,因为春节因素需求增加,但大范围降温和雨雪天气影响供应,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4%;3月份,节后需求回落及天气转暖,供需关系调整,价格迅速回落,下降4.2%。在食品中,鸡蛋价格去年同期较低,目前在恢复性上涨期间,一季度上涨21.6%;猪肉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偏宽松,一季度价格下降9.9%,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同比下降的趋势。鲜菜、鲜果、牛羊肉和水产品等食品价格涨幅在3.1%至13.6%之间;粮食和牛奶价格小幅上涨;食用油价格有所下降。

  聚焦猪肉价格,在“五一”假期前已处于低位运行。有关数据显示,4月22日至4月2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最高为10.11元/公斤,均价最低为9.97元/公斤,跌幅为0.14元/公斤。4月28日的猪肉价格9.97元/公斤已经跌破今年以来最低价格。

  浙江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孙付表示,当前猪肉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比较明显,春节后猪肉价格急剧下跌,从猪粮比价看已经跌破成本线。预计4月份至6月份,CPI同比将在2.5%左右波动,猪肉价格仍处弱周期、原油价格尚无大幅上行的趋势,后续通胀压力相对可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该负责人表示,尽管受当前国外经济环境变化、国内供需关系调整的影响,价格运行会出现一些波动,但近一个时期价格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是有基础的。从农产品(000061,股吧)供给角度看,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能够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从工业品供给角度看,无论是一般工业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都有较为充足的供给能力,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档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服务产品供给角度看,尽管是目前价格上涨较快的领域,也是需求潜力较大的领域,但供给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综合以上因素,近一个时期价格保持总体平稳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也是有充足供给保障的。

相关阅读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
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以及强大的旅游需求,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游客目的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