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彬彬团队
【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高志刚/周泽平(联系人)
摘要:
总体来看,通胀水平2季度将有所上行,但还不存在显著压力,2季度后取决于猪肉价格和原油等大宗的走势,仅仅从原油价格本身而言,油价突破并维持在80美元以上,全年通胀压力将逐步凸显。
对于通胀,未来显然以外源性压力为主,从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四季度报告对比观察,还无法构成货币政策的关注点,所以并不会对市场构成压力,利率曲线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严监管与稳健货币的组合。
通胀压力再现?
年初以来,持续回升的油价并没有终止,4月开始反而有加速上行的趋势,布伦特和WTI油价分别突破75美元/桶、70美元/桶,市场对未来原油价格的预期也一调再调。这种背景下,大家开始关注油价对于通胀的影响,那么通胀到底会如何呢?
1、从油价到通胀:传导模拟
我们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探讨原油价格对PPI,乃至于对CPI的影响。
就PPI而言,原油价格有如下影响:2季度的上行趋势是比较确定的,但3季度开始,只有油价冲到80美元以上并维持,PPI才有可能不低于2季度,中枢维持在5%以上接近2017年的水平(2017年3季度平均值高达6.2%)。
油价达到90美元以上,PPI超越去年中枢就存在较大概率了(由于模型拟合的偏差较大,因而难以准确判断精确的水平)。
![]() |
![]() |
![]() |
2、综合衡量:原油以外的因素
PPI:南华工业品指数+成品油价格变动
市场比较关注持续攀升的油价的影响,原油价格的持续上行,确实也抬升了PPI的中枢。但趋势方向上,PPI走势自2017年二季度以来,与南华工业指数的同比变动更为贴合;
造成的最终现象是:PPI下行幅度小于南华工业指数下行幅度,但也并未由于原油同比的快速上升而转为上行。
![]() |
整个2季度由于基数效应,其变动都将推升PPI,但3季度开始,除非南华工业指数持续攀升,否则会对PPI将造成明显的下拉压力。
![]() |
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原油价格变动有脱节,从2017年7月至今,原油同比大幅上行,但成品油价格的同比并没有呈现持续上行走势;另外以成品油的市场价格变动来看,其同比走势也明显更加平稳。
![]() |
总结来看,PPI短期(2季度)会由于基数效应、油价上涨而回升,但是长期而言,PPI的走势需要南华工业指数和原油价格的综合作用,分项来看,南华工业指数突破2300点+原油价格突破80美元,会对后续PPI造成上行压力,但是如若要超过2017年的水平,则无论是大宗还是原油都需向更高的点位上冲。
CPI:猪肉价格的主导作用
非食品项仍然只是CPI的一个中枢支撑项目,CPI走势的主要决定项目仍然是食品项。
![]() |
![]() |
(1)猪粮比在上月已触及蓝色预警线,发改委对此发出蓝色预警,也意味着养殖户的利润水平显著压缩,同时参照历史情况来看,猪粮比目前的水平也差不多是历史低点,后续除非粮食价格持续下跌,否则猪肉价格有回升压力;
(2)按照季节性规律2-4月原本就是生猪价格的下行时间点,但一般而言,5月份开始,将呈现出反弹上行的走势,不过也要注意的是在趋势下行年份,这一回升趋势可能会推迟到8月份(例如2012年、2017年)。
![]() |
(1)猪肉价格5月开始止跌反弹,并最终维持在20元/公斤左右的水平,则全年CPI中枢约为2%;
(2)如若5-7月仍小幅走弱,8月开始反弹(节奏类似2012/2017年),最终反弹至20元/公斤,则中枢类似历史均值法估计的结果,约在1.85%左右。
由于2017年CPI平均水平较低(1.55%),各种方法预测的结果中枢都高于2017年。但如若CPI要突破前期高点(2.9%),猪肉价格需要走出一轮上行大周期。
![]() |
3、 通胀:油价的总体影响如何?
2017年2月以来,通胀的走势比较独特:PPI在触顶过后震荡下行,CPI因为春节错位效应,经历谷底后震荡爬升。甚至连4月单月的数据也延续了前期这种反向走势,CPI继续下行,PPI止跌回升。
PPI与CPI走势的不一致,表明:通胀不能只盯住单一指标,需要综合来看总体通胀水平。这个时候可以作为参考的应该是GDP平减指数,但是因为拟合起来相对复杂,我们无法进一步进行量化分析,单纯从CPI,和PPI的走势来看,目前GDP平减指数的压力仍在可控范围。
![]() |
如果原油价格只是温和上行,位于80美元以下:
CPI中枢略高于2017年,PPI中枢显著低于2017年,后续压力主要集中在2季度,2季度后,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总体的通胀水平趋于下行。
如果南华工业指数能够稳在目前水平之上,且原油价格上行至80美元以上,PPI会压力重现,此时也会带动CPI非食品项上升,CPI的中枢还会有小幅抬升,此时,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综合通胀水平将有高于2017年的压力,且原油价格如果超过80美元后仍持续攀升(或者猪肉价格走出大周期),则形态上并不一定呈现“后低”。
总体来看,通胀水平在2季度还不存在显著压力,2季度后取决于猪肉价格和原油等大宗的走势,仅仅从原油价格本身而言,油价突破并维持在80美元以上,全年通胀压力将逐步凸显。
对于通胀,未来显然以外源性压力为主,从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四季度报告对比观察,还无法构成货币政策的关注点,所以并不会对市场构成压力,利率曲线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严监管与稳健货币的组合。
市场点评:资金面全面宽松,利率整体上涨
央行整体净回笼资金,但资金面维持全面宽松的状态,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均有资金融出,供给明显超出需求,唯跨月需求有所增加。周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零投放零回笼,资金面十分宽松,资金供给充足,资金利率下行;周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零投放零回笼,资金面延续宽松,资金供给十分充足,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周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000亿资金,1200亿国库现金全部滚续,资金继续保持宽松,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周四,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200亿资金,资金面持续宽松,非银和中小银行均有资金供给;周五,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200亿资金,资金面整体宽松,可跨月资金需求抬升。
虽然资金面连续宽松,但连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的进出口数据,对市场情绪有明显冲击,债券收益率整体大幅上行,基本回到公布降准前水平。周一,虽然资金面持续宽松,但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通胀隐忧,债券大规模发行引发对社融增速回升的担心,债券收益率明显上行;周二,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数据超市场预期,对贸易摩擦影响进出口的担忧有一定反转,债券收益率继续明显上行;周三,超预期的进出口数据对市场情绪有持续影响,叠加美伊问题带来的原油上涨预期,债券收益率继续上行;周四,受猪肉价格下跌影响,CPI增速下行基本符合预期,债券收益率企稳,略有下行;周五,市场情绪逐渐平稳,资金持续宽松带动债券收益率小幅下行。
市场回顾
[page]分页标题[/page]一级市场
根据已公布的利率债招投标计划,下周将发行22只利率债,共计2673.25亿。其中农发债1只40亿,国开债3只210亿,附息国债3只1110亿,地方债15只1313.25亿。
![]() |
虽然资金面连续宽松,但连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的进出口数据,对市场情绪有明显冲击,债券收益率整体大幅上行,基本回到公布降准前水平。全周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BP至3.69%,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6BP至4.51%。1年与10年国债期限利差扩大9BP至76BP,1年与10年国开债期限利差扩大7BP至77BP。
![]() |
![]() |
央行整体净回笼资金,但资金面维持全面宽松的状态,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均有资金融出,供给明显超出需求,唯跨月需求有所增加。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下行8BP至2.45%,7天回购利率下行1BP至2.69%;上交所质押式回购GC001下行54BP至2.53%;香港CNHHibor隔夜利率下行-8BP至2.98%;香港CNH Hibor7天利率下行-41BP至3.3%。
![]() |
![]() |
![]() |
![]() |
![]() |
![]() |
![]() |
![]() |
![]() |
![]() |
4月进口金额(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速21.5%,增速上行7.1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以来除春节前后月后的最高增速,与此同时,出口增速12.9%,增速大幅反弹15.6个百分点,由负转正,由于出口上行明显,本月再度表现为贸易顺差,额度达287.8亿美元(前值-49.83亿美元);出口金额同比上升12.9%,消除春节前后波动后的出口数据表现亮眼,这与前期PMI订单的表现较为一致,分地区来看,对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都大幅反弹,但东盟、韩国反弹幅度明显更大,预计未来外需的压力主要仍集中在欧洲经济复苏是否继续走弱,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演化;进口金额同比上涨21.5%,进口的高增速已经维持了较长时间,并再创新高;从主要进口国来看,对美、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增速上行幅度都超过1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0.3%、27.8%;从主要进口商品来看,对原油、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和金额大幅攀升,塑料、铁矿石、钢材进口数量也有回升,但幅度相对较小,而大豆进口大幅下跌,但边际下跌速度未显著扩大;本月进出口表现均非常亮眼,进口方面美欧是主要增速提升来源,价格显著上行的原油等大宗进口量价齐升,同时也反映了内需仍然旺盛;出口方面,我们前期报告已做判断:汇率和欧日经济复苏走弱是主要不利因素,但在美国及其他经济体强力复苏之下,总体表现不会太差,内外需未来走势仍要抓住三个变量——海外经济、人民币汇率以及贸易战。
![]() |
4月M2同比增速为8.3%,较上月同口径回升0.1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速8.9%,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4月净增加5352亿元,同比多增2721余亿。分存款类别来看,居民存款减少1.32万亿元,同比多减近1000亿元;企业存款增加5456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财政存款增加7184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近700亿元,小幅超出季节性,部分解释了4月的资金面紧张;非银存款增加3618亿元,同比少增近1800余亿元。整体来看,分部门变动基本延续此前变动规律,存款总量小幅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同比多增79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7%,增速小幅回落。分类别看,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3543亿元,短期贷款1741亿元,居民贷款合计5284亿,环比小幅回落。企业短期贷款737亿元,中长期贷款4668亿元,同比均小幅下降,票据融资增加23亿元,环比有所改善,非银贷款增加685亿元,符合季节性特征。整体来看,贷款增速稳中有降,长期贷款需求也相对平稳。社融余额同比增速10.5%,整体企稳,社融新增1.56万亿,同比多增1725亿元,环比多增2300亿元。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同比小幅回升,委托贷款负增长1481亿,信托贷款下降94亿元,降幅均有所收窄,票据融资1454亿元,贡献了主要环比增量,企业债券融资3776亿元,环比小幅提升。融资数据与我们此前报告中预测一致,非标融资仍处于收缩,但降幅有所改善,票据融资上行或源于去杠杆下部分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整体来看4月社融增速企稳,融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验证去杠杆对社融增速的影响初步到位,近期信用事件频发,也正是前期信用收缩的逐步反应。考虑到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平稳对应去杠杆收缩力度不宜过强,我们预计严监管和稳健货币的组合不变,未来政策可能会逐步向稳杠杆过渡。对利率走势而言,社融增速企稳仅仅是一个方面,我们可以观察到M2增速的小幅回升,关键还是结合央行货币操作与资金面情况综合判断,我们对未来流动性环境仍然维持正面看法。
![]() |
房地产:30大中城市(2018.5.5-5.11)商品房合计成交248万平方米,四周移动平均成交面积同比下跌25.4%。
![]() |
用电: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68.67万吨,同比上升2.67%。
![]() |
钢铁:上周螺纹钢价格下跌50元/吨,热轧板卷价格下跌20元/吨。
![]() |
上周,农产品(000061,股吧)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下跌1.59%,22省市猪肉平均价环比下跌0.1%。
![]() |
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模拟估测偏差过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