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重磅!高盛发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警报

时间:2018-05-24 来源:未知 责编:

  高盛分析师认为,成长于大牛市里的机器交易,不曾接受过真正的“压力测试”。而机器交易还麻痹了投资者,降低了他们对市场脆弱程度的认知,但越来越多的“闪崩”都在证明,千万不要视流动性为理所当然。

  “高频交易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但是不懂他们的价值。”

  高盛联席首席市场经济学家Charlie Himmelberg在周二的报告中提到,金融危机过后,成长于大牛市里的机器交易并没有很好地接受“压力测试”。而机器交易还麻痹了投资者,降低了他们对市场脆弱程度的认知。

  越来越多的短线大幅价格波动,包括公投中的英镑,今年2月初的VIX,都在暗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风险;下一波抛售的幅度可能会更大。

图片来自金融博客ZeroHedge
图片来自金融博客ZeroHedge

  Charlie Himmelberg给出了两个提示:不要高估了市场的稳定性,不要小觑了流动性的风险。而他把这两种“误读”风险,都归因于日益壮大的高频交易。

图片来自金融博客ZeroHedge
图片来自金融博客ZeroHedge

  投资者都已经知道,机器交易会放大市场情绪,让价格的波动从宏观事件的反映,变成会进一步带来价格波动的“事件”。

  今年3月,高盛的这名分析师就发布报告,称2月初的股市抛售是金融脆弱性上升的表现;价格的波动并非因为基本面变化,而是来自市场本身。“在这个新的市场架构中,机器取代了人类,速度取代了资本。”

  在周二的报告中,Charlie Himmelberg进一步解释,高频交易带来的价格变化,被观测基本面的交易员捕捉到,作出误判并参与到抛售中,这种正反馈带来夸张的暴跌,也就是一系列的暴跌;而且还抽干了流动性,把资产价格按在地板上弹不起来。

  而Charlie Himmelberg更担心的是,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机器取代人类,速度取代资本),实际上掩盖了市场的脆弱程度。

  当市场需要高频交易时,它提供了天量的流动性;而市场不需要它时,高频交易就偃旗息鼓,抽干所有的流动性,每次都是这样。

  一系列的警告,加上高频交易的迅速发展,它对主流、大型交易市场的主宰,都让我们不禁考虑这种可能性:高频交易的扩张,和由此而来的市场的低波定性,可能掩藏了潜在的市场的脆弱。

  所以,Charlie Himmelberg 认为,“即使是规模最大、交易最为频繁的市场,也不能视流动性为理所当然。”因为高频交易已经主宰了所有的大型交易市场。

  高盛以欧洲期权与期货交易所的研究为例,在一场“闪崩”中,相关资产的市场深度(市场能吞纳大单交易而不影响价格的能力),与高频交易对这一资产的参与程度,有着极高的相关性:

  左图显示的市场深度,在事件发生时抽干了约70%,而右图中高频交易的参与程度,在同一时段从50%剧减至33%。

图片来自金融博客ZeroHedge
图片来自金融博客ZeroHedge

  正如著名金融博客ZeroHedge调侃的那样,如果高盛都开始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头”,明显地,是时候该悄悄撤走了。

相关阅读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
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以及强大的旅游需求,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游客目的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