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下)

时间:2018-05-26 来源:未知 责编: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二季度增速或将有所回落

  作者: 王晸 夏妍妍 刘艳

  联合资信 联合评级 研究部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二)宏观经济运行

  1、经济增速有所回落,西部地区持续快速增长

  本季度,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本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19.9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8%,较上年同期(6.9%)小幅回落,与上季度持平;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PPI与PPIRM涨幅有所回落;就业形势较好。

(1)贵州GDP增速继续领跑全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仍较快
(1)贵州GDP增速继续领跑全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仍较快

  从GDP总量来看,本季度,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继续位列全国前三。从GDP增速来看,本季度,贵州(增长10.1%)、云南(增长9.3%)、西藏(增长9.3%)位居前三,陕西、宁夏、青海等西部省份同比增速均在7%以上,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东北三省中辽宁GDP增速(5.1%)稳步提高,经济企稳向好,吉林GDP增速(2.2%)创新低,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黑龙江GDP增速(5.6%)有所放缓;天津同比增长1.9%,较上年同期(8.0%)回落较大,主要是受经济挤水分影响;海南经济增长5.1%,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主要是工业增速下降所致。

(2)本季度CPI涨幅有所回升,3月CPI涨幅回落
(2)本季度CPI涨幅有所回升,3月CPI涨幅回落

  本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较上季度(1.8%) 和上年同期(1.4%)均有所提高。受春节效应影响,本季度CPI各月环比和同比增幅均呈先升后降态势。具体来看,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1.9%,较上年同期(下跌0.8%)和上季度(增长0.04%)均涨幅较大,是推高本季度CPI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3月,CPI同比和环比涨幅分别为2.1%、-1.1%,较上月(2.9%、1.2%)均有所回落。

(3)PPI和PPIRM均呈回落态势
(3)PPI和PPIRM均呈回落态势

  本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同期(9.4%)和上季度(7.1%)均有明显回落,且季度内呈现逐月回落态势。PPIRM增速出现回落,或受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使得输入性通胀压力下降影响,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同比增幅均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本季度,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3.7%,较上年同期和上季度增幅(7.4%、5.9%)均有所回落,且季度内呈现逐月下降态势;环比增速本季度各月同样呈逐月回落态势。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增速回落是本季度PPI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上述三个行业同比增幅均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有所回落;除加工工业环比增幅呈先降后升外,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各月环比增速均逐月回落且3月为负增长。3月,PPI同比和环比涨幅分别为3.1%、-0.2%,较上月(3.7%、-0.1%)均继续回落。PPI增速的回落,除了存在PPIRM增速回落的传导以外,还可能存在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回落带来的需求放缓的影响。[page]分页标题[/page]

  PPIRM涨幅仍然高于PPI涨幅,但差异趋窄,说明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仍然承压,但压力有所减缓。

(4)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PMI先降后升
(4)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PMI先降后升

  本季度,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PMI)均保持在荣枯线之上且均呈现先降后升态势。3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5%,较上月增加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4.6%,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均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分项来看,3月,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均较上月有所提高且新订单指数高于生产指数,这表明春节后生产经营活动加快,且市场需求有所扩张;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回升至荣枯线以上,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有所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以下,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和企业用工量降幅均有所收窄。非制造业PMI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保持高位,表明市场主体对经济形势抱有较强信心;从业人员指数变动不大且仍处于荣枯线以下,表明企业用工需求保持稳定但仍不强;新订单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均呈回落态势且后两者3月均位于荣枯线以下,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有所回落,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略有回落,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
  分项来看,3月,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均较上月有所提高且新订单指数高于生产指数,这表明春节后生产经营活动加快,且市场需求有所扩张;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回升至荣枯线以上,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有所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以下,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和企业用工量降幅均有所收窄。非制造业PMI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保持高位,表明市场主体对经济形势抱有较强信心;从业人员指数变动不大且仍处于荣枯线以下,表明企业用工需求保持稳定但仍不强;新订单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均呈回落态势且后两者3月均位于荣枯线以下,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有所回落,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略有回落,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

(5)就业形势较好
(5)就业形势较好

  本季度,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9%)较上季度(3.90%)和上年同期(3.97%)均有所下降,延续了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降的趋势。自2018年4月起,国家统计局按月定期发布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本季度各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特别是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在5%以下。本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低于本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4.5%和5.5%的目标。总体来看,就业形势较好。

  2、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生产增势较好,服务业增速有所放缓

  本季度,我国三大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增势较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所回落;服务业增速有所放缓,但第三产业仍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page]分页标题[/page]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本季度,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0.9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3.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较上年同期(2.2%)提高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2)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本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7.7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3%,增速较上季度(5.7%)有所上升,较上年同期(6.4%)小幅回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1%,与上年同期持平。本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与上年同期持平。受益于去产能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业生产增势较好。此外,本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6.2%)有所上升,国有企业改革“提质增效”初见成效。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季度,我国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三大门类来看,本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较上年同期(-2.4%)有所提高;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较上年同期(8.9%)有所提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上年冬季寒冷天气影响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可能和各地加大环保力度带来清洁能源需求较大有关;制造业增长7.0%,较上年同期(7.4%)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速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5%、医药制造业增长11.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7%,增幅均高于制造业总体增速,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所回落。本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较上年同期(28.3%)明显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2%,较上年同期(6.1%)小幅上升。

  本季度,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进一步化解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提升供给质量,推动相关企业经营效益提升。本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15.1%、64.1%以及28.8%,表明去产能政策下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带来了较好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3)服务业增速略有放缓,金融业增速进一步回落

  本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7.5%,增速较上季度(8.3%)和上年同期(7.7%)有不同幅度下降;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1.6%)较上季度(58.8%)有所提升,较上年同期(61.7%)变动不大,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29.2%)最快,增速较上年同期(19.1%)明显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2.9%)较上年同期(4.4%)进一步回落。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1)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加快,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所放缓[page]分页标题[/page]

  本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1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上季度(2.1%)有所提高,较上年同期(9.2%)有所回落。其中,民间投资6.2万亿元,同比增长8.9%,较上季度(0.7%)和上年同期(7.7%)有不同幅度提高,这主要受到上季度有关部门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以及近期减税降费等多项措施的影响,民间投资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加快。本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上季度(4.2%)和上年同期(9.1%)均有所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提升可能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年土地购置面积与成交价款分别实现15.8%、49.4%的大幅增长,在房企拿地及持地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房企加快开发投资与资金回笼或是本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的原因之一;二是目前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因此不少房企加快布局三四线城市,或也是本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较快的原因。在房地产行业持续进行宏观调控、加大去库存力度的背景下,本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6%和10.4%,较上季度(2.4%、11.7%)变化不大,较上年同期(19.5%、25.1%)有所放缓;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0.5%,较上季度(-18.8%)明显回升,较上年同期(5.7%)有所回落。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本季度,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3.0%,增速较上季度(13.2%)和上年同期(23.5%)均有所放缓。分项来看,航空运输业投资增幅最高为47.2%,或受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利好影响;此外,在国家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背景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投资有所加快,本季度同比增长34.2%。

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环保、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加快。本季度,全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8%,较上年同期(5.8%)有所回落。分行业来看,一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投资增速(34.5%)最快,表明在中央明确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背景下,环境保护领域产业相关投资有所加快。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速(7.9%)虽较上年同期(23.2%)有所下降,但占制造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2016年、2017年占比分别为12.1%和13.5%,本季度继续升至17.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4%)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7.0%)投资增速较快,表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关行业正逐步成为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环保、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加快。本季度,全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8%,较上年同期(5.8%)有所回落。分行业来看,一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投资增速(34.5%)最快,表明在中央明确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背景下,环境保护领域产业相关投资有所加快。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速(7.9%)虽较上年同期(23.2%)有所下降,但占制造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2016年、2017年占比分别为12.1%和13.5%,本季度继续升至17.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4%)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7.0%)投资增速较快,表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关行业正逐步成为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2)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2)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page]分页标题[/page]

  本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季度(9.9%)和上年同期(10.0%)均略有回落。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4和0.6个百分点。本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与GDP增速相当。3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较1-2月 (9.7%)有所上升,较上年同期(10.9%)有所下降。

  分行业来看,一是升级类商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11.4%)、石油及其制品类(9.1%)、通讯器材类(7.7%)均保持较快增幅;二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费持续增长,日用品类(12.3%)、粮油食品类(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9.8%)消费保持较快增速;三是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本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35.4%,增幅较上年同期(32.1%)进一步提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1%,较上年同期(12.4%)进一步上升。

(3)进、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3)进、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在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国内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背景下,本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趋缓。本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6.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较上季度(14.2%)和上年同期(21.8%)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出口(3.5万亿元)同比增长7.4%,进口(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出口增速和进口增速均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有不同幅度回落;贸易顺差3261.7亿元,较上季度(8384.77亿元)和上年同期(4549.4亿元)均有所减少。1月1日起,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适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对于促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

【宏观经济】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下)
  从贸易方式来看,本季度,一般贸易 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58.3%)较上季度(55.6%)和上年同期(56.2%)均有所提高,我国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国别来看,本季度,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8.2%、6.3%和13.7%,增速较上年同期(16.9%、21.3%和25%)均有不同幅度回落;对部分“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速,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0.5%、16.6%和16.2%,均明显高于总体增速。

  从产品结构来看,出口方面,机电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本季度,机电产品出口2.1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59.4%,占比较上年同期(58.1%)有所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468亿元,占出口总值18.3%,占比较上年同期(19.7%)有所回落。出口金额排名前十商品,除服装及衣着附件类(增长0.7%)、农产品(000061,股吧)(增长9.5%)和钢材(增长0.1%)以外,其余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口金额排名前十商品,除铁矿砂及其精矿(-11.7%)和天然及合成橡胶(-23.8%)呈现负增长以外,其余行业也均保持9%以上的较高增幅。

三、宏观经济展望
[page]分页标题[/page]
三、宏观经济展望

  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仍将持续复苏,但货币政策的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将使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挑战;但受益于自身经济韧性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持续显现,预计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松紧适度。财政政策方面,一是支持制造业、创业创业及中微企业发展。5月1日起,我国下调17%和11%两档增值税 税率各1个百分点,将工商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上调 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7项减税措施,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预计全年将再为企业减轻税负600多亿元。5月1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两则通知,明确两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上述减税“组合拳”有利于激发制造业、创业创新及小微企业等发展活力,促进扩大就业,利好经济平稳增长。二是进一步完善进出口相关增值税制度。财政部、税务总局4月发布《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提出5月1日起将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的税率分别下调为16%、10%等,得益于此,各种进口车型的价格有所下降。三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年内有望落地,这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一是在表外融资回归表内、创新融资回归传统融资的背景下,4月,人民银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这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维持合理流动性水平。需要关注的是本年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呈现总体上行趋势,中美国债利差逐步收窄,这可能带来我国资本流出与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压力,也可能对于监管层后续的进一步降准构成制约。二是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的陆续发布表明减少监管套利、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仍将是未来监管的重点领域。总体来看,在美元加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背景下,央行将进一步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投资或呈稳中趋缓态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一方面,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逆周期特性,在本年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另一方面,在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的背景下,土地储备、高速公路、棚改等政府专项债、项目收益债将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支持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保持平稳增长。

  制造业投资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松紧适度,作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重要行业,制造业投资的流动性需求或将有所改善,这对于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构成利好。在具体行业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工信部等部门1月联合印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提出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科研开发和应用推广支持力度等措施优化产业创新模式、加快新型和前瞻性产品研制应用、大力培育核心优势配套产品,以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受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装备制造业短板领域以及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牵涉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或将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预计未来将会成为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支撑点。然而,从外需来看,欧元区本季度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中美产生贸易摩擦,这种外需的不稳短期内可能会对制造业的扩张产生不利影响。总体来看,短期内制造业投资增速或面临小幅回落的风险。[page]分页标题[/page]

  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增速有回落的可能。本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增速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房屋新开工面积与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速均较上年同期出现不同幅度下降 ,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难以维持本季度的高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增长仍存在支撑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开启新的三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其中2018年开工580万套,并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总体而言,在建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或将放缓。

  此外,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多省市与东北地区省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通过市场化促进各对口省市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同时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给予对口省市倾斜,这有助于推动一批新兴产业投资在东北地区落地,加快东北省市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经济有望向好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加协调。

  居民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不断增长,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升级。3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这将推动旅游行业与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4月,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加快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作为重要内容。工信部也表示将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制定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南,深化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推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区块链等热点产品及服务创新研发。此外,5月1日起,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的税率分别下调为16%、10%,由此带来的各种进口车型价格下降或将增加进口车消费。总体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较快增长为居民消费增长奠定了基础,加上在国家鼓励居民消费、深入挖掘消费潜力背景下升级类消费将持续快速增长。在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的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速。

  进出口增速或将继续放缓。3月,中美就中国钢、铝产品出口美国产生贸易摩擦,但从出口数据来看,钢、铝对美出口占我国全部钢、铝产量比重较小,因此对我国外贸影响较小。4月,美国利用301条款计划对至少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在经济全球化及中美经济依存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预计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概率较小,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冲突可能性较大,但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利于全球化,也将对我国外贸进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加之上年进出口基数较高,预计年内进出口增速或将继续放缓。

  综合上述分析,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有望维持稳中向好态势。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及进出口增速或将有所放缓,二季度经济增速或将有所回落,同时维持全年经济增速在6.5%左右的预测。

【宏观经济】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联合资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
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以及强大的旅游需求,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游客目的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