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观 点
1、在2017年拉尼娜现象二进宫之后,笔者认为今年下半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相对较大。今年的全球天气变化或将更为复杂,随着美豆种植工作的推进,天气对价格的潜在升水值得关注。
2、贸易摩擦和关系反复将逐渐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并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刺激豆粕价格上涨的脉冲性因素,这靴子落地的具体速度和时间仍值得投资者保持关注。
3、受巴西罢工事件影响,国内部分船期虽有调整可能,但整个二季度中后期的大豆到港压力仍不容小觑,在下游饲料需求好转前,国内疲软的基本面将对豆粕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
4、目前豆粕价格仍将由国内的基本面情况主导,而当前的主要矛盾则集中于国内豆粕现货库存高企以及下游饲料需求的持续疲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豆粕价格的长周期走势,那便是常年在自己的轨道里震荡,偶尔受外力的影响爆发。从这一标准来衡量,2018年的豆粕价格或将是摆脱震荡,相对爆发的一年。
年初的拉尼娜天气使得阿根廷大豆大幅减产,全球大豆的供应结构由宽松逐渐趋向平衡状态,而这一平衡状态的维持将有赖于北美新季大豆的产量。在美豆播种面积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北美种植天气的风吹草动都将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北美新季大豆能否成功转化为有效供给尚难以断言,反复变化的特朗普政府给中美贸易谈判前景蒙上了一层疑云,在双方达成有效协议之前,大豆贸易仍有可能再起波澜。笔者认为,这些都将成为豆粕价格在7-8月间看多情绪的辅助因素,但在其酝酿成熟之前,豆粕价格仍将受国内蛋白需求疲软的压制,短期内将以震荡筑底的表现为主。
一、全球大豆供应结构趋向平衡,市场焦点转向北美大豆种植
今年年初出现的拉尼娜天气给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带来了持续干热的干旱天气,因阿根廷大豆主产区的土壤多偏向于粘土质,土壤肥力较强,但一旦干旱则易干裂,不易于蓄水,因而本次旱情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估,阿根廷大豆产量进一步下调至3900万吨,巴西大豆产量的增加虽部分抵消了阿根廷大豆的减产影响,但南美其他国家如巴拉圭、乌拉圭等国亦受到干旱天气的影响而遭到不同幅度的减产。整体来看,南美大豆的产量较上一年度预计减产1800-2000万吨左右。
![]() |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估显示,新年度美豆种植面积仅为8900万英亩,低于去年的9014.2万英亩。在美豆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若后期天气稍有不利影响,则全球大豆供应将进一步趋向紧平衡状态。
从目前的春播情况来看,美豆播种进展较为顺利,大豆播种和出苗速度均较往年同期偏快。截至2018年5月27日当周,美国大豆种植率为77%,前周为56%,上年同期为65%,五年均值为62%。美国大豆出苗率为47%,前周为26%,上年同期为34%,五年均值为32%。[page]分页标题[/page]
![]() |
![]() |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双方展开多轮交锋,其过程波澜反复,其结果却又常出乎市场的预料。清明假期前后,双方在第二轮过招中分别祭出大招,争端领域涉及知识产权、大豆、牛肉、飞机、汽车等,各自涉及进口额均为500亿美元。此后的5月17-18日,中方代表团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先生的带领下赴美进行贸易磋商,并于“520”当天发表联合声明,表明会谈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双方在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等方面达成共识,并愿意就此保持高层沟通。市场普遍预期贸易战硝烟渐消,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而十天之后,白宫于北京时间5月29日晚发表声明,特朗普总统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技术,有关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美方此次的出尔反尔给中美间的贸易前景再蒙一层疑云。
若回顾特朗普总统就职前的百日新政框架,不难发现其贸易保护主义和“美国优先”的战略提上日程已久,而核心枪靶则正是中美间巨额的贸易逆差。从2017年美国贸易逆差的形成数据来看,中国贡献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47%,远超其他的形成国(排名前四的墨西哥、日本和德国同时也是美国目前主要指责的贸易对象)。中美之间的互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美国将中国视为一个对其构成威胁的对手而非合作者之时,双方关于是否发动贸易战的利益预期便发生了变化。在中美第三次国运交锋的当下,贸易摩擦和关系反复将逐渐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加征关税&开打贸易战和关系缓和&加大美豆进口量,若将此二者的正式落地视为中美间贸易关走向的两极,则更多的时间里,中美双方将处于推杯换盏的过招期。正如“狼来了”的故事一般,双方关系的波澜反复已逐渐为市场所预期,豆粕价格所受的边际影响将有所下降,但变化的方向仍如上述分析。
贸易摩擦和关系反复将逐渐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并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刺激豆粕价格上涨的脉冲性因素,这靴子落地的具体速度和时间仍值得投资者保持关注。
三、国内需求仍较疲软,巴西罢工事件开启“去库存”窗口期
在北美天气潜在升水出现或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一步进展之前,豆粕价格仍将由国内的基本面情况主导,而当前的主要矛盾则集中于国内豆粕现货库存高企以及下游饲料需求的持续疲软。5月以来,国内豆粕现货下游需求较弱,贸易商保持观望态度,提货节奏相对较慢,部分油厂出现胀库现象,豆粕库存高企,逼近去年7月所创下的新高。从下游的养殖情况来看,猪肉价格低位企稳,养殖利润有所回升,但仍处亏损状态,补栏积极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南方多地时有暴雨,水产养殖的需求启动延迟。受此影响,下游饲料需求相对较弱,贸易商采购多处于观望态度。
![]() |
部分船期虽有调整可能,但整个二季度中后期的大豆到港压力仍不容小觑,在下游饲料需求好转前,国内疲软的基本面将对豆粕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
综上所述,今年阿根廷大豆的减产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结构由宽松状态逐渐向平衡状态过渡,下半年的供应结构是否会进一步趋紧则取决于北美大豆的种植情况。而今年的天气或将更为复杂,北美潜在的天气升水将为豆粕价格提供支撑。即使北美天气风调雨顺,其新季大豆能否顺利转化为中国的有效供给有待于中美贸易谈判的顺利进行,双方推杯换盏的过招轮回已逐渐为市场所预期,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竞争状态将逐渐成为当前的新常态。在上述利多因素正式发酵前,豆粕价格仍将以国内基本面为主导,短期内将以震荡筑底的走势为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宗内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page]分页标题[/page]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