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今年四月开始贸易战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即便是世界杯如火如荼的今天,世界市场也因为中美贸易战的正式开打变得风雨飘摇,也印证了安邦此前对中美贸易关系悲观的判断,中美之间正式进入了贸易纠纷时代。
事已至此,说再多也于事无补,中国如何在这次贸易纠纷中进行反击则成为当下的关键。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目前的中美态势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变脸”采取的是一种正面还击的态度,用对等加税来回应美国政府。
中国官方媒体称,中美磋商带来的和平氛围还未散尽,美方公然抛弃来之不易的共识,玩起反复无常的“川剧变脸”。在此背景下,中方不得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客观来看,特朗普政府坚持对中国开打贸易战,这是个风险极大的多输决策。不仅会直接给中美两国带来贸易伤害,还会与当前复杂的全球贸易乱局叠加,在破坏全球化规则的同时,很可能对美国经济形成强烈的反噬。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显示,如果这种贸易纠纷继续得不到控制,全球经济将重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中国需要优雅反击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直接冲击中国,由于这一问题已涉及到中国在贸易、外交、国内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底线,中国政府毫无疑问要进行坚决反击。
作为长期从事战略研究的独立智库学者,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不可避免的贸易战?除了直接的贸易回击,中国是否还能从反击中赢得更多东西?这是过去不擅应对国际争端的中国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
陈功的建议是,中国需要优雅地反击美国的贸易战,最大程度地把这场危机转化为为中国赢得大国尊严和利益的行动。
在陈功看来,反击美国的贸易战是一场系统行动,直接的贸易回击、贸易谈判、扩大国际“朋友圈”、国际国内的舆论表达、找到正确的理论框架,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点,然而我们目前却发现,除了贸易回击,中国在其他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观察目前中国国内对贸易战的舆论,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的相关舆论普遍偏激,赌咒发誓式的表达非常普遍,比如:“美国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美国贸易战看其霸权嘴脸”,“美国别玩火,玩火必死”,“1000亿美元吓唬谁呢?中国不是吓大的”,“要打贸易战,中国奉陪到底”,等等等等。
坦率来看,这些用词和表达都是典型的中国式语言,只有中国人能看懂,在国际舆论界很难有人听懂,甚至无法准确的翻译。可以想象,即使其他国家反对美国的贸易立场,也很难认同这些赌咒发誓式的表达。
如果对民间愤青式的舆论难以控制,那么在官方宣传中我们应该有显著改进和提高。但遗憾的是,即使在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中,这种赌咒发誓式的表态,也屡见不鲜,或者重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低水平套话。其实,如果多下一点功夫,不难找到出现类似国际争端时的体面表达。
安邦咨询要强调的是,改进贸易战中的舆论宣传,并非只是在言语上一争长短,更重要的是,这还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扩大“朋友圈”,关系到中国是否能以优雅的反击来赢得国际尊重和大国形象。[page]分页标题[/page]
为了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加强了对外投资和金融援助,在国际经贸合作中让渡了不少利益。
如果在舆论上继续使用这种本土宣传式的“方言”来回答世界性的疑问,其结果必然是“自我对冲”,让中国所花的很多钱打了水漂,还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对于中国的外交、宣传、商务等部门来说,应该意识到,赌咒发誓、粗鲁、感情用事都赢得不了尊重,现在的中国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尊重。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国际贸易纠纷问题上,维持一个大国的体面、优雅和尊严,非常重要,不能被舆论中的歇斯底里所蛊惑、所诱导。
中国在反击贸易战的过程中,应该用国际语言,而不是用地域性的攻击性词汇;应该尊重和利用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而不是自定规则;应该尽量寻求经济与全球化领域的共同价值观,而不只是中国的一家之言;应该更多展示开放来体现国际合作的诚意,而不是偏狭地就事论事。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占有更多的道理,优雅地反击,赢得更多的尊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安邦咨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