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的危机与重塑

时间:2018-07-13 来源:未知 责编:

  昨天《返贫》一文出来,不少A粉说: A森,你前不久不是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还很乐观吗?怎么突然就悲观起来了?

  这事吧~误读严重

  放眼目前的财经自媒体,貌似只有我一家是光读一篇文章不行的。你需要把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读了,然后脑海里贯穿起来,然后形成认知体系,最终才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换句话说,长期看多中国经济的立场,我从来没有变过!

  可不少老铁并不罢休,觉得目前各方面经济形势看上去并不乐观,我的乐观底气何在?

  你想逻辑完全打通,那么就听我的音频课程《全球视野看中国》。

  不过,今天周末了,放个福利,我从其它维度给大家一些展开。

  ——

  截至目前,几乎看不到任何媒体详细讨论有关2012~2014年中国经济的情况,几乎都在大谈什么2015~2017的房地产牛市。中国财经媒体界缺人才的程度,可见一斑。

  你要说中国现在有什么股权质押的风险、民企撑不住了等等,甚至前不久有人推一篇文章给我。里面说,中国目前正在进入实际的金融危机。

  拜托,可不可以先仔细研究一下真实的历史,不要满脑子半瓶醋经济学。

  中国经济在入世后最大的挑战,从来不是次贷危机,而是2012~2014年那轮违约潮。

  原因非常简单,我们是类似凝聚型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管是内需、还是投资,都是以地方财政扩张来引导的。

  大家看看大多数地方财政统计年鉴的数据,在过去17年里,基本上都以一定的财政赤字来呈现。

  不懂的人说,这是乱搞,这是违反市场经济的。

  可从真实的经济史角度,这才是一个后进国家必由之路。

  你国内没有内需,不靠政府引导、不以财政赤字扩张来引领经济发展、不上项目,请问:怎么发展经济?你教教我啊?

  对于任何一个后进国家,你的产业毫无优势,你的企业弱爆了,你的国民穷困潦倒,你的资源严重不足。你即便是一个有30亿人口的大国,在经济维度,你还是拼不过人家商业程度已经非常先进的小型发达国家。

  因此,要吃饭、要有钱买房子、要换车,就要靠政府引导,尤其是各地的地方政府。没有政府的财政扩张,没有政府的产业保护,没有政府的强行补贴,没有政府的出口退税,没有政府的大型开支,你还在像猪八戒一样扇扇子呢。

  现实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只有一个相对特定时期最优的方案。就像这个世界上,可能有20万美女在各方面适合你,但是你可能这辈子只能遇到其中一个。

  2014年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出口增速越来越差,可人民币汇率还在飙升;民企大量倒闭,甚至卖房子,可互联网金融却还在玩资金空转;地方财政平台面临违约,却又不得不上项目来拉动经济,还要发福利;消费,则是越来越多的超前借贷消费,根本不关心以后是否还的出。

  这是什么?这就是1997年东南亚危机前的景象!

  实体没有利润了,大家就开始玩击鼓传花,还美其名曰是金融创新。而虚高的人民币汇率,长的越来越像空头的活靶子。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钱往国外导,国内的储蓄率也在不断下降。

  这种玩法,后面不出现金融危机才怪呢?!

  ——

  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后面才有所谓的“三去一补”。

  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强化中国内需中最核心的力量 —— 财政 —— 使其财务状况更健康。

  同时,外汇管制强监管堵住资金外流,金融领域降杠杆政策来整蛊金融体系。

  这些都起到了短期的稳定作用!

  回到那个历史节点,其实是必然之路,没有选择。

  不仅如此,在之前的双创政策下,我们确实用烧钱的方式,培育出了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也暴露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page]分页标题[/page]

  中国目前的私有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完备。因此,很多人赚了钱就想闪人。既不考虑产业升级转型的长期艰巨性,也不会考虑把钱一直留在国内。

  从个人角度,无可厚非;可从国家长期利益角度,此乃大忌。

  因此,我们的经济政策首次提出了以政府联合大型国企的方式,拼供给侧改革,即产业升级转型。

  PS: 这里的国企,按照现在的解释,已经不仅仅是全资国企,还包括有国资占股的。因此,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

  说白了,既然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

  很多看不懂的人认为,这是倒退,这是计划经济的回归。麻烦你先研究一下其它国家地区好吗???

  新加坡刚刚建国的时候,发现民企靠不住,因此基本上都玩大型国企。

  国民党跑到台湾,发现民企靠不住,也在拼命发展国企。

  法国二战后刚刚建国,发现大型民企都是卖国贼,因此大量发展国企,甚至是大型国企。

  北欧很多国家,也是民企实在不给力,政府直接自己搞国企。

  按照目前这种无知的言论,上述这些国家早就应该是矮挫穷性质的国家了?

  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国企和民企,尽管这点也很重要。真正关键的是,一旦走上政府联合企业一起拼产业升级,如何提升官僚体系的效率,如何激励企业按照政策方向去拼搏,这个才是重中之重。

  你一个后进国家,不玩政府联合企业的凝聚型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玩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ok ,也可以。

  不过,你要作出一个巨大的抉择 ——

  自由放任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保护和扶持,也就意味着外企可以随便购买中国的资源、垄断中国的核心产业。其结果只能是拉美化的沉沦。最终,本国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如果你要保持目前的发展水平,你就要强化管制,不断提升管制的质量,然后用有限的资源去跟人家的劣势比拼,如同田忌赛马。

  换句话说,一旦自由放任、百分百由市场配置,最终90%以上的国民将堕入贫穷。因为你的产业和企业竞争不过人家,人家都是多少年的积累,还能撬动全球资源。

  想明白这点,就要知道:你要想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你就要接受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

  如果你还处于产能过剩的行业,你可能随时返贫。这本来就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然副产品。

  ——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目前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前面提到了“危机”,可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重塑”。

  大家都知道,之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非常粗放。

  老外给你个订单,你不计成本拼命压低所有价格,然后廉价卖个人家,赚点美元,然后装个B。

  可这样的代价太大了,尤其在老龄化时代,没有那么多廉价劳动力了。

  为了确保经济持续发展,既然纯民企靠不住,那就只能在参照韩国朴正熙时代的模式背景下,重塑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过去是让地方政府自己去招商引资,自己上项目,然后用GDP来考核。现在,不同了。

  朴正熙是军政府,他的套路之深,也算是霸气侧漏。我们来看看朴正熙是怎么玩的~

  简单说就是,军人给文官体系下指标、给发展规划,技术官僚再逼企业按照指标和产业规划去竞争。同时,配合全国各级各个领域,大量派发特务机构,来确保执行。

  你丫不听话的,就搞死你。反正,一切都以赚取美元为目标。

  当然,我们肯定比朴正熙文明上万倍。

  但是,我们现在打造的模式越来越神似于那个时代的韩国。

  给整个官僚体系指标和规划,然后官僚体系指导和监督企业,按照规划和指标去执行。

  这种模式,说白了,就是经济领域的战争模式。就是把所有的资源全部用于产业升级转型。[page]分页标题[/page]

  其效率之高,相信去过日本和韩国的,应该都有体会。

  有一点要明白,后进国家没有那么多选择。你弱,本来就是全方面的弱。你要想摆脱命运的嘲弄,你就要像个清教徒一般,勒紧裤腰带,不断争取上游。

  ——

  那这是对内的重塑,对外的重塑更加广泛。

  一旦我们的部分产业占据全球领导位置,这就意味着相关行业的产业链将是其它国家围绕我们来搭建的。

  比如5G一旦我们优先发展起来,不少硬件开发商就要跟我们玩了,很多的应用也要不断模仿我们。而最关键的是,行业标准就要服从我们,这还要付钱的。

  这相当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升级。

  以前是找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继续玩出口导向。而一旦我们有拿得出手的产业,则等于重塑整个行业的产业链配置和合作方式。

  这种对内实施类似凝聚型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不断升级产业链合作方式的,将是未来中国经济重塑的核心路径。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过去的舒适圈,没了。过去的装逼,都过去了。你不改变,你就等着温水煮青蛙。

  可对于那些勇于拥抱未来的时代弄潮儿,这才是最辉煌的时代,到处都是机会。

  一个国家正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这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你去看看英国和美国,你要想从布衣阶层升级到绅谋,几乎没有可能。

  PS:有关布衣阶层的含义,请读A森的历史文章《出身,五代和进化》。

  因为阶层早就固化,机会也没有那么多了。你穷,你儿子基本上也是穷,就这么简单。

  可你看看我们中国呢?不断变化的宏观调控,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业。

  很多年前挖煤是穷的,后来一改革,出现了煤老板。

  煤老板刚刚离开历史舞台,房地产商就起来了。

  房地产商还没有闪人,互联网大鳄个个牛气冲天,动不动上市敲钟。

  5年前很多人还是普普通通,可是不少人抓住了2015年以来的股市和楼市行情,基本上瞬间就变成“大户人生”。

  这种事情你要放在任何其它国家,想都不敢想。

  所以,懦弱者抱怨这个时代,勇敢者热恋这个时代。

  当然,客观地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未来会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沦。可我们更要肯定的是,唯有中国,才是最佳的财富舞台。

  过去是,将来它还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视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
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以及强大的旅游需求,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游客目的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