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的学大学生比,印度大学生普遍具有语言优势,还不仅仅表现为使用英语的能力。印度民族多,语言复杂,大学生一般至少掌握三门语言。
不光是语言上的优势,印度大学生在独立自由思考、创造性方面,也比中国大学生要突出一些。从中国历史上看,两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是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文章,教育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现在,中国教育也还存在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练“考试功”的现象。学生普遍听话、循规蹈矩,缺乏主动探索问题的精神。而印度的教育更为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印度大学考试,40分为及格,也许是由于考分的压力不大,印度大学生大都显得独立自信,许多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持续的认真态度,课堂上回答问题,侃侃而谈,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印度学生爱争论,课堂以外也积极发起和参与讨论。
计算机软件是一个需要高度创造性的产业,靠模仿、背诵是不行的,印度软件产业的发达需要创造性高的学生。印度有许多世界知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有一大批非国际化的人才,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印度大学生软实力》反映出印度大学教育现状及其有较强的软实力,与之相比,中国的教育仍然采用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
《印度大学生软实力》提醒中国人:学校教育不要墨守成规,而要取长补短,教育形式要多样化,教育重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印度大学生软实力》启发中国人:学校教育不要简单思维,而要辩证思维,学校教育的压力越大、制度越严或学知越多,学生越会成为“饲料鸭”、“温室鸡”或“瘦肉猪”,学生只有在比较宽松、自由或有浓厚学习氛围中学习,才能像天上的鸟、海中的鱼“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